欢迎访问 种植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专题

【山海乐东】蹲点记(三):乐东西黎村如何“焕新”,点亮文旅融合新业态?

发布时间:2024-08-01 04:36:32 作者:佚名   来源: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央广网乐东7月29日消息(记者 付美斌)位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的西黎村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传统黎族村落,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成为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地标。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走进西黎村,一栋二层建筑映入眼帘,土黄的墙、棕色的梁柱,门檐向前拱出呈三角状,门上“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这座展示馆是王秀芹30多年心血的结晶,馆内收藏了数千件黎族老物件,从女性装饰品、生活器具到农耕工具、纺织工具,琳琅满目。这些珍贵的藏品不仅展示了黎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更成为了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王秀芹表示,虽然黎族同胞在海南岛居住生活的历史悠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黎族的传统器物越来越少见。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外展示的牛车和粮仓(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去买那件牛车回来时候,因物件大无法搬运,只好请村里拖拉机去托运回来。”王秀芹说。作为土生土长的乐东人,从1986年起,她就开启了收藏之旅。

  民族文化展示馆的旁边,一座保留着黎族生活习俗传统的船形屋,格外引人注目。推门进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凤凰牌自行车和上海牌缝纫机,与黎陶等传统生活用具一起,“诉说”着黎族同胞的生活变迁。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内展示的龙被(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一个个老物件都是我们黎族同胞生产生活和历史文化的见证。”王秀芹说,黎族没有文字,黎族的历史和文化,体现在代代相传的物件上,比如不同图案、色彩和风格的黎锦曾是区分不同血缘关系的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

  王秀芹介绍,黎族织锦是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的主要陈列品。传统黎锦是黎族独特的“史书”,纺、染、织、绣四项工艺都富有民族特色。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内展示的黎族服饰(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王秀芹认为,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场所,更是一个教育基地。黎锦文化,不仅要传承,更要发扬光大。早在2010年,她便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办培训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黎族妇女开始学习黎族织锦技艺。同时,乐东黎族自治县还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西黎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的落成,村民们也成为了受益者。“文化展示馆建成后,给村里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包括村道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硬化了水泥道路,修建了凉亭,还有乡村大舞台。”村民邢明智说。

  

  邢子佳介绍西黎村有关情况(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记者了解到,从传统的热带特色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西黎村实现了质的飞跃。村民们通过种植高效益作物、发展特色养殖业,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县里还引进了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如龙眼、火龙果等种植基地,为西黎村及周边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西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邢子佳介绍,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西黎村也被评为海南省四椰级乡村旅游点,已建成旅客接待中心、特色鹿鸣西黎民宿等。

  

  西黎村民的休闲区(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在西黎村,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村民们出村需要走偏远的土路,现在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出行变得更加便捷。这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也促进了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为西黎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家里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种有稻谷和槟榔等农作物。”正在清扫道路的邢慧青,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每月固定工资有1800元,加上高温补贴,每月可领取2100元。

  

  西黎村特色民宿区大门(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曾经的贫困户通过种植经济作物、村里公益岗位就业、外出务工等方式实现了脱贫致富。”邢子佳介绍,村里的小轿车越来越多,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用上了现代化的生活设施,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未来,随着更多政策的支持和项目的落地,西黎村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邢子佳说。

  




原文链接:https://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407/t20240730_37062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在线网 zz-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17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