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专题

“稻虾共生”一田双收铺就绿色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4-08-15 02:07:22 作者:佚名   来源: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海棠区探索发展稻虾共生项目

  

  

  8月9日,在海棠区升昌村“稻虾共生”示范基地,工作人员展示养殖的澳洲蓝龙虾。记者 刘琪成 摄

  记者 黄珍

  “稻给虾食物,虾供稻肥料,互利共生。”在海棠区升昌村,依托热带气候及水土资源优势,探索发展稻虾共生项目,铺就乡村振兴绿色致富路,成为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态田园画卷。

  “稻虾共生”

  稻田里“长出”澳洲蓝龙虾

  8月12日,记者来到海棠区升昌村和美乡村“稻虾共生”示范基地,基地工作人员下到0.8米深的水稻田里,将水里的虾巢慢慢拎起来,轻轻抖动几下,一只只活蹦乱跳的澳洲蓝龙虾落在筐里,全身呈现蓝绿色,腹部和钳子上略有红色的纹路,较大的体重达2两左右。

  “这就是澳洲蓝龙虾,这种虾个头大于普通小龙虾,虾肉质饱满且鲜美,出肉率达42%,深受市场欢迎。”稻虾共生示范基地负责人李飞介绍,除一部分销往内地外,其他供应海棠湾附近酒店、餐馆,也有三亚市区慕名来购买的客户。 

  从市区前来采购的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我在这里买过澳洲蓝龙虾很多次了,虾的肉质非常鲜美,而且每次来看到虾生长、喂养的环境,还是比较放心的,所以我会经常来这里采购。” 

  澳洲蓝龙虾是 “挑剔”的“淡水贵族”,对养殖的水质要求极高,它们是热带水产,喜欢温暖的气候。三亚位于北纬18度,全年平均气温25度,气候温暖湿润,全年可养殖澳洲蓝龙虾,并能利用上市“时间差”创造更大利润空间。

  循环生态养殖

  提高生态保护效益

  依托热带气候及水土资源优势,海棠区农业农村局、升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荟锋农业发展(海南)有限公司,在水稻田里发展“稻虾共生”项目,探索乡村振兴生态致富路。

  所谓“稻虾共生”,就是把虾放在高秆水稻田中的较高品质水里养殖,使虾和水稻在同一块田里共生。“稻虾共生”示范基地以水稻田为基础,引进由浙江大学研发的高秆稻种,高秆稻的生长高度约1.5至1.8米,从而提高养殖水位、稳定水温,达到稻虾共生的环境。

  三亚优越的水质环境,可以保证澳洲蓝龙虾正常生长,澳洲蓝龙虾每日产生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通过稻田有益微生物系统进行分解,形成充足有机肥料被水稻持有的强大根系吸收利用;而高秆稻又给澳洲蓝龙虾提供遮蔽阳光、遮荫降温的环境,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荟锋农业发展(海南)有限公司特聘专家徐元方介绍,现在是夏季,气温较高,但高秆稻能遮荫且保持水足够深,这使得水温相对稳定,能供应虾类生长足够的氧气。整个养殖过程中用养殖澳洲蓝龙虾产生的有机肥等代替普通化肥为水稻提供养分,实现物料多级循环利用,养殖全过程可以实现尾水零排放,提高了环保生态效益。 

  “在水稻收获季节,我们只采摘稻穗,留稻杆在田里腐烂滋生轮虫,这些轮虫又成为虾的食物,这也是一种良性生态循环。”徐元方说,除了日常饲料外,澳洲蓝龙虾还可以捕食水稻中的虫、螺、草等作为食物。

  李飞拿着澳洲蓝龙虾告诉记者说:“你看虾的底板很干净,如果它这里很脏,吸附物很多,这只虾是没法存活的。”

  首次投放显成效

  提供种苗技术助农致富

  2023年5月,“稻虾共生”示范基地落地海棠区升昌村,核心示范区共有30亩地。 

  “澳洲蓝龙虾对养殖用水有较高的要求,对此我们首先对稻田土地进行平整,在去年9月开始投放2000多斤澳洲蓝龙虾的虾苗进行稻虾试养。”徐元方说,田间养殖历时3个月,这一批起笼的澳洲蓝龙虾成活率较高,去年年底上市销售。

  “首批澳洲蓝龙虾主要在省内销售,按规格大小售价不同,市场价在60元/斤至90元/斤。”徐元方说,初次试产就已取得不错的成效,我们及时总结稻虾共生经验,不断完善水稻种植、田间管理、虾苗引进和培育等方面的各项技术,逐步形成标准化、规模化放养技术。

  今年1月,“稻虾共生”项目入选海南省种业实验室揭榜挂帅项目。今年6月,第二批18万尾澳洲蓝龙虾的虾苗往“稻虾共生”示范基地投放,这段时间澳洲蓝龙虾还会长,预计今年10月份可以大批量上市。

  “随着‘稻虾共生’技术的不断成熟,经济效益的可观,吸引我们村民前往慕名‘学艺’。”升昌村“两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颜友成说,我们与企业达成共识,由企业提供技术、种苗,鼓励村民利用自家水稻田进行“稻虾共生”养殖,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增加村民的收入。

  




原文链接:https://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408/t20240814_371460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在线网 zz-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17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