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引领、两聚焦、三促进”提升治理效能——泸州市江阳区乡村治理方式的实践创新
发布时间:2024-12-06 05:20:56 作者:佚名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摘要:泸州市江阳区通过积极探索新时代智慧乡村治理发展模式,夯实党建引领,创新“一引领、两聚焦、三促进”工作体系,聚焦“积分制”“清单制”两大制度,促进基层网格化、激励化、融合化发展,提升群众对乡村治理的参与度、获得感,努力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泸州市江阳区位于四川省东南端,地处川渝滇黔结合部、长沱两江交汇处,幅员面积649.26平方公里。辖6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涉农镇街12个),共80个行政村、81个社区(含12个涉农社区)。常住人口76.4万,农村人口17.7万。近年来,泸州市江阳区创新“一引领、两聚焦、三促进”工作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焕新乡村善治新局面,不断增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党建引领,建强乡村治理“顶梁柱”。通过健全组织领导、提升干部能力,全面统筹部署智慧乡村治理工作,实现乡村治理“强筋健骨”。一是强化组织“体系化”。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双组长的“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全域试点工作专班,建立区、街镇、村、社四级党员先锋队伍,深入44个试点行政村(涉农社区)实施“党建+智慧”乡村治理行动。二是强化队伍“实训化”。组织区、街镇干部12批127人,先后赴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湖南省新化县油溪桥村、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等地考察学习,充分利用“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育乡村治理骨干360余人,开展区、镇两级智慧乡村治理专题培训14期,培训干部680余人。三是创新人才“多元化”。全区选派乡村治理骨干10人,赴深圳市参加“耕耘者振兴计划”全国首期产销对接专班培训,实现人才与腾讯公司、本来生活网签订意向合作协议,打通深圳销售渠道,成功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精准对接,进一步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二、聚焦清单,打通乡村治理“中梗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乡村治理难点、堵点,积极探索“清单制”提升服务实效。一是编制村级清单。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事项,由区级编制清单模板,梳理和列举村级小微权力清单7大项31小项、村级事务清单9大项76小项、公共服务事项清单高频事项9项,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完善“三张清单”,厘清村级组织职责权限。二是适时动态调整。结合工作实际,对“三张清单”内容实行动态调整,并通过村级政务信息公开、公示栏、“村村响”等进行公布,引导村民照单“点单”,干部认领“清单”,政府主动买单。三是畅通评价渠道。利用“川善治”平台,搭建群众对“三张清单”落实情况监督,以及对民主议事会全程监督、评价平台,监督民主决策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共发布通知1.4万条,发布清单3089个,解决村民说事1646件,群众满意率100%。
三、聚焦榜单,提升乡村治理“鲜活度”。以“积分制”为抓手,建立榜单奖惩机制,激发群众争先评优的积极性。一是村级积分榜单月更新。各村(社区)因地制宜、结合群众意愿制定积分兑换管理、积分兑换规则等制度,坚持积分定期收集,榜单每月更新,奖品如期兑换,并将积分结果与“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最美村民”等评选活动结合,全面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二是街镇红黑榜单季提醒。建立智慧乡村治理工作季提醒制度,对试点工作推进有力的街镇给予表扬,工作相对滞后的进行指导帮扶,并将工作情况纳入年终试点工作考核。截至目前,区级发布红黑榜5次,汇集94个行政村(社区)5.6万村民参与榜单活动,65个村制定并完善积分制度。三是移风易俗榜单年公布。通过村规民约,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线上“积分制”管理规则,用“小积分”撬动“微治理”,引导村民热情投入村级事务,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效遏制农村“大操大办、酒席泛滥”、“陈规陋习”等问题,春节前后共规劝减少酒席次数170次、3106桌。
四、网格促进,延伸乡村治理“最末端”。
一是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整合区、街镇、村、群众四级网格体系,明确“积分制”“清单制”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方式、监督事项公开化,创新评价监督机制和奖励激励机制,推广“川善治”平台,把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起来,引导主动参与共建共治,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二是完善“线上”网格评议流程。“线上”以村为单位,建立以“党员+小组长+村民代表”为代表的评议小组,通过“四议两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对全村积分申报工作进行监督审核,运用线上“村民说事”引导群众参加村级事务管理,让“说、议、办、评”贯穿全流程。三是夯实“线下”网格督导机制。“线下”以区为单位,建立区级督导机制,定期开展督导,每月发布工作简报、工作提示,及时梳理总结工作推进情况,年底组织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成立专项工作考评小组,对全区12个街镇及44个省级试点村开展智慧乡村治理考评工作,进一步夯实乡村治理督导力。目前,共发出工作简报10期,工作提示10期,下乡进村督导80余次。
五、激励促进,释放乡村治理“新活力”。一是创先激励方案。率先制定《泸州市江阳区“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工作考评激励方案》,按照“以奖代补、激先鞭后”原则,坚持结果导向、突出正向激励、注重工作实效,全面、综合考评各街镇“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推进成效。二是创优激励活动。各街镇、村(社区)积极开展“镇村书记抓治理”“村民热情打榜”“大地闪光”等活动,并评选出参与活动积极的街镇、村社、村民分别给予一定奖励。累计发放激励活动物资1.2万余份,并获得由腾讯公司提供的“智慧大屏”和“智能音箱”奖品10余台。三是创新激励制度。将试点工作纳入各街镇的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同时,作为省、市、区乡村振兴先进镇、示范村创建的考评指标,对考评优秀的街镇、村分别予以项目、工作经费激励。全区累计投入涉农项目激励、财政资金奖励400余万。
六、融合促进,延续乡村治理“生命力”。一是与“集体经济”相融合。以“积分制”为抓手,将村里大小事务与“积分”挂钩,深化积分结果运用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2024年1月,泰安街道桔卫村66位村民用积分兑换首笔村集体经济分红,兑换金额达6000余元,是全市首个将积分制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行政村。二是与“民心工程”相融合。将民心守护工程融入“川善治”平台,通过线上说、议、办、评,发起“村民议事-民主决议-投票表决-决议决定”的形式,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使村级事务管理变得更加“智慧”“高效”,实现13个行政村(涉农社区)876盏太阳能路灯项目落地落实,得到群众广泛好评。三是与“文体赛事”相融合。紧抓四川省第二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川南赛区区域赛承办契机,依托“川善治”平台和“江潮”APP,发起线上直播,发布赛事预热、网络投票、赛程动态等活动,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82万人次,村民参与投票人数达1.4万人次,吸引全省138万人次关注,充分把“村BA”的流量热度链接到农、文、旅、体产业,推动农商文旅体教跨界融合发展,带动周边餐饮、商超、民宿消费倍增,全区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000余万元。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4/8/22/082c5c85b0ab4296a170503c079f20c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