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向义镇水口村以“三治融合”答基层治理之问
发布时间:2024-12-06 04:08:46 作者:佚名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水口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自治、德治、法治”的三治融合模式,坚持“干不干,群众说了算,怎么干,大家商量着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一条乡村善治之路,逐步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内江市文明村镇、2023年度特色城乡社区等荣誉称号。
一、凝聚发展与治理的共识,回答党建引领基层自治何以有效。“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在水口村,开得最多的会是坝坝会、协商会,走得最多的路是百姓的入户路,想的最多的事是群众生活发展的大小事。水口村村党总支委员中退役军人占比60%,是名副其实的“兵总支”,通过党员带群众、联户员带群众等形式,采用“村民推荐+无记名投票”选出32名村民议事会成员,履行“民情联系、民主议事、民意监督”的职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貌改善、道路五清、撂荒地治理、重要项目建设等,提高群众主人翁意识,有效将基层治理难题分解、化解。各组重要事项等均召开户代表会议,并形成会议记录、决议,使村组议事决策程序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推进群众议事决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广泛开展群众评议党员、村民代表、组长等活动,就各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长履职尽责等情况进行评议,让党员、组长也红红脸、出出汗。
二、共筑民生与平安的保障,回答法治实践枫桥经验何以落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在水口村,最公平公正的调解员是法律,昼夜不息的巡护员是天眼,最大的底气是平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四个一”协同机制,针对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矛盾纠纷的重点领域,真抓实干落到实处。一张天网筑好防,实施“雪亮工程”、慧眼工程、智能创安106个,实现智能监管全覆盖,11个网格小组开展“一日双巡”,形成“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员”治理体系,打造和谐安全的人居环境;一支队伍走遍村,由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志愿者、退役军人组成的法治队伍,在秸秆禁烧巡逻时把法律服务送到家;一个阵地站好岗,充分发挥法治文化阵地的宣传作用,法治宣传栏,法治图书角、法治文化墙,形成靓丽风景,潜移默化培育法治信仰;一节课堂深人心,利用“法治大讲堂”组织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顺利化解矛盾100余件。
三、弘扬文明与共进的新风,回答基层德治何以可持续。“公生明,廉生威”。在水口村,见到最多的是爱老慈幼的家风,感受最多的是邻里互助的乡风,洋溢的是与人为善的民风。规范完善《三字经村规民约》,让村民自治制度化,培育文明新风,提高民主自治管理水平。设立道德讲堂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主题广场、宣传长廊、精神文明建设风貌牌、文化活动室,形成室内、室外、流动阵地一起发力的德治格局。规范红白理事会标准,收集家风家训、开展“最美家庭”评比活动,评选出“好家规家训”76条、“最美家庭”21个,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尚。将积分制用于基层治理,对11个村民小组及组长实行积分管理,各项细则量化考核,涵盖日常村务治理如矛盾纠纷情况、会议考勤、落实工作、组级财务、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组群众及组长为组级事务“买单”,并将考核结果与来年项目建设优先次序挂钩,切实与各组群众“利益”紧密挂钩,形成“一人影响全组”的态势,有力促进治理成效可持续。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4/10/12/6d757796ecdd49e38a8724ab8fa7371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