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种植建设

长宁县井江镇:学习“千万工程”高质量建设和美乡村

发布时间:2024-12-06 04:12:16 作者:佚名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长宁县井江镇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产业强村富民、环境生态宜居、乡村文化繁荣、治理和谐有序四向发力,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聚焦优势资源发力,振兴乡村产业

  井江镇围绕“厚培禀赋、壮大规模、种养循环、搞活小微”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发展生猪、肉牛等生态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建立“以肥养地、以地供养、种养互促”的绿色循环体系,推动优质粮油种植扩面提质,以庭院“微经济”为抓手培育产业发展多点增长极。一是养殖规模集约化。坚持生态本底、种养循环,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全镇培育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16家,家庭农牧场57家,有较大规模养殖场2家,肉牛规模养殖场42家,标准化生猪养殖场11个。全镇年出栏优质肉牛4000余头,占全县出栏数约40%;年出栏生猪5万余头,占全县出栏数约20%。二是种养体系高效化。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推动种养循环可持续发展,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回收点17个,每年“变废为宝”生产“青储”饲料3万余吨,“以养促种”有机肥还田,延伸发展水果、高粱、玉米等作物种植,实现种养业效益实现双提升,走出了一条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新路子。三是农副产品品牌化。发展竹节姜特色种植大户10余户,种植面积500余亩,培育茶叶基地400余亩,打造百亩苦竹基地,发展林下竹荪、淡竹叶、砂仁等特色种植1000余亩,引导农户养殖林下土鸡、鸵鸟等10余个品种。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做大绿色有机品牌,发展“高硐大头菜”“牧源肉牛”等一批井字号绿色生态农产品,促进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融合发展。同时,依托实施庭院经济项目,种养殖大户示范带头,按照“庭院+”的发展模式,引导脱贫户、监测户等发展生态种养殖300余户,推动庭院“小微经济”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带动全镇劳动力就业500余人,实现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二、聚焦环境提质发力,扮靓宜居乡村

  井江镇立足“美丽井江”形象定位,坚持从“细”处着手,从“实”处发力,大力推进城乡洁净行动,持续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城乡“颜值”,全力推动建设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和美乡村。一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推动场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场镇补短项目二期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持续提升,全镇道路交通持续改善、通达便捷,城乡公交实现村村通。全镇广播电视、通讯、电力、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全面落实保障供给,场镇新区基础设施完成升级建设,着力打造美丽街巷。持续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场镇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改造户厕1274户;因地制宜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全镇乡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0%以上;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对镇村主干公路沿线风貌、垃圾池提升改造,实现城乡居民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提升。二是环境整治科学有效。坚持以持续巩固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成果为载体,以提高居民素质、美化镇村环境、提升城镇品味和形象为目标,结合实施竹乡美丽庭院建设,通过村村响、宣传横幅、人居环境整治院坝宣讲等方式,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依托村组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积极动员广大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形成了人人参与治理、户户提升环境的良好局面。多次被市县评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十佳”乡镇、“红旗”乡镇,并顺利通过国家卫生乡镇复审工作。三是运行机制常态长效。通过健全城乡垃圾转运体系,实现了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建立人居环境维护整治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和集中治理力度,强化跟踪问效,不定期组织开展对各村(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精细化、长效化。健全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以各村(居)民组为网格单位,由各网格负责日常巡查,使乱扔乱倒、乱堆乱建等现象早发现、早处置,有效巩固整治成果,打造干净整洁宜居的和美乡村。

  三、聚焦乡村文化发力,凝聚发展活力

  井江镇坚持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全力打造“幸福井江”。一是搭建政策理论宣传阵地。通过融合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国学讲堂”等功能,建立党政干部、人大代表、五老队伍等宣讲人才库30余人,组建宣讲小分队推进宣讲工作深入到村社;采用“文艺+宣讲”“理论+宣讲”等形式,通过院坝会、文艺演出、广场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打造文化惠民群众舞台。依托镇村文化服务中心、社区书屋、文化广场等载体,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和美乡村文化节和社区文化节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开展耍狮、舞龙、腰鼓等民俗文化表演,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春节、元宵、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公益电影播放、农村坝坝舞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真正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构筑文明新风精神高地。通过融合镇文化站、健身广场、“文化长廊”等载体,统筹利用各类公共服务功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移风易俗、文明健康等主题,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爱老敬老、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和文艺活动,推进学习宣传“中国好人-王玉祥”等先进事迹,通过学习本镇涌现出的身边榜样,凝聚乡村振兴奋进力量。深化市级文明村镇创建成果,依托社工站、老体协等社会组织,镇村组建综合志愿服务队伍,聚焦群众需求,以宣传宣讲、卫生清洁、尊老爱幼、文艺表演等活动为服务内容,实现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聚人气、暖民心。

  四、聚焦基层治理发力,建设善治乡村

  井江镇持续推动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现环境更加安全、邻里更加和谐、乡村更加稳定,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一是突出“自治”聚合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支部负责、党员干部带头的包保机制,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以“党建+网格”的形式,完善以村(居)民小组为单元的网格体系,推动平安井江建设。建立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孝善理事会为主要内容的“一约五会”治理载体,通过村民参与集体讨论制定“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勤俭节约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健全村级民主议事协商机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民生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安联防等村级事务管理中,通过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诉求,与群众一同共商解事之策,发挥群众的力量,用群众的智慧和办法解决群众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群众民主议事、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凝聚起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强大合力。二是抓好“法治”强保障。深入推进“法律十进”活动,结合平安乡村建设,发挥“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参与依法治理“生力军”作用,利用普法宣传日、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依托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院坝、村村响、微信群等载体平台开展普法宣传,不断提升广大村民学法守法知法用法意识,切实营造良好乡村法治氛围。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推进全域“诗华调解室”打造,设立“一村一辅警”、村级法律顾问等制度,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以法治化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近年来,全镇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5%以上,信访案件按期办结率100%,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三是融合“德治”促和谐。发挥五老队伍、道德模范、美丽长宁人等群体影响力,通过入户劝说、打“感情牌”、座谈评理等方式,推动村民各类矛盾诉求、邻里纠纷有效化解。积极发挥道德对群众的引导约束作用,各村(社区)深入开展“三星”家庭、“好公婆、好儿媳”、“好家风、好家训”等评比活动,加大对农村大操大办、人情攀比、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问题整治力度,设立道德红黑榜和积分超市,动员村民通过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公益活动等获取文明实践积分奖励,定期开展积分兑换,有效激发村民自觉践行文明新风,让群众获得实惠、让乡村更和谐。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4/10/29/1077e2fb3e4a4dc0baf8c895ffbc6da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在线网 zz-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17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