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港北区:“六个一”工作法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10-12 00:17:25 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贵港市港北区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探索出“六个一工作法,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港北区被自治区列为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港城街道樟村、武乐镇吉斗村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根竹镇汾水村曾屋屯被列为今年自治区乡村风貌提升现场会的现场参观点。
一个工作队掌好舵。为了加快风貌提升工作进度,港北区实行“处级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屯、村民小组包责任区”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区、乡、村上下联动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区乡党政各部门全部下沉到村屯,整合组建102个驻村工作队,强化一线指挥调度,为乡村振兴掌好舵,指导风貌改造提升,统筹协调重大问题,实现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方面的快速响应、调整和决策,有序高效推进风貌提升工作。
一张规划图做引领。成立港北区乡村振兴规划技术服务中心,核定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8名,建立“1+N”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指导体系。聚合老干部、民俗爱好者、乡村工匠等人才力量开展村庄建设规划。开展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试点工作,选聘持证乡村规划师65名,村屯规划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现已协助规划村屯839 个。实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严格实施“带图报建”和“按图验收”制度,今年以来,共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148本,确保建设规划科学合理。
一支先锋队当表率。坚持党建引领,以村“两委”干部、理事会成员、包村乡镇干部、党员中心户、后盾单位领导干部、回乡干部等组成先锋队,主动参与和支持拆旧房、推高墙、破照壁,积极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用实际行动和改造成效,打消群众思想顾虑,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激发群众振兴家乡的精气神。该区拆除乱搭乱盖和危28.94万多平方米,清理各类垃圾4.98万多吨,开展“三微”整治活动1472处。创新推出 “房屋身份证”的确权方法,即针对拆除的危旧房,由群众、理事会、村委共同认定,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身份证”,今后只要符合“一户一宅”政策规定,村民就可凭 “身份证”向村委提出建房申请,解除了群众对拆除房屋产权归属的顾虑,迅速推进了危旧房拆除工作。
一个理事会带好头。在运用好“一组两会”的基础上,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牵头对涉及本村屯乡村振兴的重大事务进行科学决策,着力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现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819个,充分发挥理事会的宣传员、调解员作用,示范带动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形成“村民事、村民议、村民建、村民管”的良好氛围,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风貌提升道路,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张感情牌聚人心。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 带领群众建家乡”“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等活动,引导本地领导干部、各界能人、企业家等社会力量参与家乡建设。现港北籍科级及以上干部876人已返乡进行“双报到”,覆盖全区122个行政村(社区),覆盖率98%。动员了255家企业多渠道参与乡村振兴建设;149家企业主动参与“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活动,结对帮扶102个行政村(含1个社区),捐款1060.22万元。深入开展感党恩教育,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政策,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现开展乡村振兴政策宣讲活动250场次;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40期。
一支工匠队抓施工。注重吸纳聘用本地村民中责任心强的建筑师傅、工人,经过相关技能培训后,参与到本村风貌提升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中,在实践中磨炼、打造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且具有家乡情怀的本地工匠队伍,工程质量、进度更有保障,确保当前风貌提升工作又好又快推进。目前,组建102个工匠队,日常不单承担本村自身基础设施的维护,也到邻近村屯进行工程建设,既建设了家乡,又解决了就业。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cyfp/t1037864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