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种植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种植服务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3-10 22:09:28 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请点击查看《通知》原文:《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要点的通知》】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要点的通知(4)_页面_1.jpg

  陕西省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要点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全省产业扶贫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实施“3+X”工程为抓手,持续强化主体带贫,充分发挥产业在巩固脱贫成果和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中的治本作用,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

  一、克服疫情强调度

  (一)强化统筹安排。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对生产等情况安排定期调度,实行动态监控和预警,统筹安排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全力应对疫情对产业扶贫影响。

  (二)细化应对措施。制定促春耕、促销售、促复工等专项应对措施,保障农资调配和市场供应,开展产销精准对接,促进电商销售和消费扶贫,加快产业扶贫项目开工,支持返乡人才就地创业,鼓励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确保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三)深化风险防控。提早研判早春低温冻害、草地贪夜蛾防控、非洲猪瘟、禽流感等关键风险点,强化与气象、水利、电力、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的信息通报,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指导带贫主体有效防控市场和自然风险,增强产业扶贫风险防范意识。

  二、持续用力强基础

  (四)紧盯主导产业。持续推进“3+X”工程,充分发挥贫困县产业发展菜单的指导作用,围绕产业达产见效、帮扶政策落实、经营主体带动、利益紧密联结、产业风险防范等重点任务,及时研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难题和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贫困县“一县一业”建设。

  (五)保持政策不变。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加大帮扶力度,梳理评估产业扶贫政策措施实施情况,保持产业帮扶政策措施稳定。开展产业扶贫规划评估,指导贫困县制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产业联贫带贫。

  (六)支持力度不减。省级继续切块下达产业扶贫引导资金,并确保按比例增长。高标准农田、有机肥替代、节水技术示范、轮作休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标准化养殖等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继续加大向贫困地区倾斜,整合资金、东西部协作等各类资金优先用于产业扶贫,保持扶贫产业长期培育定力。

  (七)工作责任不减。强化责任落实,全面对标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梳理目标完成情况,推进剩余各项任务扫尾清零。召开产业扶贫现场会或视频会,压实责任、层层推进,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细落实。

  三、突出关键强提升

  (八)一产标准化扩规模。加强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先进实用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持续推进苹果“北扩西进”、猕猴桃“东扩南移”,打造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区,加快奶山羊良种繁育,以标准化生产推进规模化发展。

  (九)二产精细化提水平。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加工示范园,鼓励带贫主体建设储藏、保险、分装、烘干等设施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精细加工,提升扶贫产业产后处理能力。

  (十)营销品牌化增价值。指导贫困地区加强品牌建设,为优质农产品认证登记减免费用并优先受理、优先检查、优先检测、优先审核、优先颁证。强化特色农产品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支持与京东、阿里巴巴、拼多多、邮政及当地电商的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营销及消费扶贫。

  (十一)三产融合促发展。支持贫困地区优先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小镇、产业强镇、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引导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美丽休闲乡村和农业精品景点路线推介向贫困地区倾斜。

   四、加快补短强弱项

  (十二)补上基础设施短板。优先支持革命老区、深度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和物流项目。支持贫困群众购买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农机具,加大安全、适用农机技术的推广示范,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十三)培育致富带头人。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和农技特聘员责任,组织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开展技术服务,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在贫困地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和“两委干部”培训,支持创建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十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确保具备农业发展条件和有发展意愿的搬迁户至少有1个稳定增收的农业产业。结合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整治。

  五、培育主体强带动

  (十五)完善激励机制。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金融服务、示范评定、人才培养、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大对带贫主体的支持力度。将带贫经营主体配建的保鲜冷藏、晾晒存贮、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

  (十六)提高带贫能力。落实好大型养殖企业与贫困地区签订的生猪发展合作协议,加大对生猪扩大产能、贷款贴息支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恢复生猪生产。支持贫困县开展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鼓励带贫农民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发展规模种养、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展联合社。多途径协调解决带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用工难问题,支持带贫企业尽早复工复产,稳妥有序推进贫困群众返岗就业。

  六、紧密联结强收益

  (十七)持续推广模式。持续推广全程托管、借还等贫困群众深度参与的模式,不断探索丰富上门服务、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吸纳就业、村企(社)对接等将贫困群众嵌入产业发展链条的利益联结办法。

  (十八)强化刚性约束。明确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方向和支持重点,设置带贫主体使用财政资金的前置条件和验收标准,强化跟踪问效,纠正“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等问题。

  (十九)实施动态监测。定期监督带贫主体的履约履责质量和进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利益联结的动态监测机制,增强贫困户受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七、壮大集体强保障

  (二十)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出台支持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用好中央资金,发挥农村集体经济支持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贫困村集体经济提升计划,进一步强化政策资金支持,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和运营,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托管、相互入股等多种形式合作。创建集体经济示范村,推进农村产改整省试点。

  八、有机衔接强机制

  (二十一)建设示范先行区。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编好“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早谋划2020年后依靠产业解决相对贫困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建设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先行区,确定2个贫困县深入研究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二十二)深化技术帮扶机制。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乡村人才队伍优势,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职业农民示范引导、吸引“土专家、田秀才”等方式,不断拓展技术帮扶110平台。

  (二十三)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推进苏陕扶贫产业协作,加快落实签订的各类产业协作协议,持续推进“苏企入陕”“陕货进苏”,为乡村振兴阶段苏陕产业合作协作打好基础。

  (二十四)构建防返贫机制。结合产业帮扶对象比对确认工作,强化产业扶贫监测,对产业帮扶对象开展全面排查,逐一建立主体带贫台账,逐户梳理产业发展现状,逐项梳理评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查漏洞、补缺项。

  九、典型宣传强引领

  (二十五)挖掘典型经验。从政策举措、具体做法、工作成效和经验启示等方面深入挖掘,系统总结近年来各地工作机制、帮扶成效、先进事迹等方面产业扶贫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提供陕西经验和案例。

  (二十六)做好宣传引导。强化舆情联动监测、处置工作,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加强和创新宣传平台建设,讲好产业扶贫故事,弘扬农业农村系统奋斗实干的担当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十、加强领导强推进

  (二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县镇村抓产业扶贫的力度,保证产业扶贫力量持续稳定。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确保收官之年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取得实效。

  (二十八)抓好问题整改。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 “回头看”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确保整改到位。

  (二十九)狠抓调研指导。开展产业扶贫“回头看”和配合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围绕产业提升、利益联结、集体经济、风险防范等产业扶贫的关键和重点,持续深入一线,强化调研,服务指导。

  (三十)强化作风建设。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强化产业扶贫领域腐败与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原文链接:http://nyt.shaanxi.gov.cn/www/tzgg/20200313/9706945.html

食品安全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投稿服务 |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种植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种植在线网 zz-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17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