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院士:云网协同及算网融合,为IPv6创新打开广阔空间
发布时间:2023-09-01 05:43:42 作者:佚名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当前,我国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IPv6服务能力已全面具备,IPv6地址资源增加了约2倍,我国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全面建成。下一步,深入挖掘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对网络技术的实际需求,以需求促创新、以应用带市场,对于未来几年进一步推进IPv6规模部署与应用工作至关重要。 因此,“IPv6+”如何在行业实现落地,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7月初举办的第二届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及产业代表就相关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享。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作了题为《IPv6+赋能行业专网助力上云转型》的主旨演讲,对于IPv6下一步发展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导价值。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发展的现阶段,企业上云需求大、数据安全要求高。邬贺铨认为,在众多技术中,IPv6+是实现云网协同和构建客户专网的重要支撑。 当前,以云服务来加速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业共识,企业使用多云成为必然趋势,企业可从多云供应商中获得竞争性的优惠服务。同时,多云的实现面临挑战:需要通过网络来互联,通过使用统一的数据获取、迁移、安全和保护策略来协同分布在多个云托管环境中的计算、软件、应用程序等;需要云网协同优化调度实现资源均衡。 邬贺铨表示,在这一背景下,IPv6的优势显现。IPv6可以适应泛在连接,并且可以有针对性、有规则地分配IPv6的地址,可以实现地址和用户身份的绑定,有利于安全的管控。在工业互联网领域,IPv6与5G的结合,也可以做到企业敏感的数据不离厂,通过IPv6把5G变成企业的专网。在算网融合的阶段需要基于IPv6+实现算力资源和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 从IPv4到IPv6再到IPv6+,地址数和扩展报头不断增长,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邬贺铨认为,当前IPv6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首先,从IPv4向IPv6的过渡在加速。据APNIC统计,到2023年5月全球IPv6活跃用户数占网民数超35%,中国已超70%;其次,从v4/v6双栈向v6单栈发展。纯IPv6向IPv6过渡更彻底且使网络更简单,美国计划联邦网络到2025年80%将是IPv6单栈;第三,从IPv6向IPv6+发展,出现应用感知APN6、随流检测iFIT、分段选路SRv6、新型组播BIER、确定性网络DIP、业务链SFC等技术;第四,向行业应用发展,从面向消费到政企应用发展,赋能云网融合与算网协同。 邬贺铨认为,利用IPv6技术在数据类型定义、数据路由溯源、数据传输路径指定上的优势,可以保障数据的高效流动与管理。 以IPv6的多归属(MultiHoming)功能为例,邬贺铨进行了详细阐述。该功能可以分流不同数据属性的业务,为终端的一个PDU会话分配多个IPv6前缀。其发挥的作用包括:区分同一个PDU会话中所含的有不同服务质量要求和不同安全敏感性的业务的路由;支持核心网用户面功能(UPF)分流企业敏感数据,与外网安全隔离;终端不换卡不换号可按需连接公网与专网;为5G网络提供先建后断的业务连续性模式,减少切换中断时延,提高可靠性。 对于很多跨地域的企业来说,总部与分支机构间及多云间需要跨地域连接,企业既需要有满足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链路,又希望对一般业务的传输能以低成本实现,因此,需要为企业级用户提供灵活的对广域网络的管控。 在这一过程中,邬贺铨认为,IPv6+成为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的重要支撑。SD-WAN可以从不同链路(MPLS、SRv6、Internet、5G/LTE、专线等)中选择最合适的链路提供企业总部与分支及多云间的连接。其中SRv6有利于打通云网边端提供优质的上云体验。除此之外,企业可以借助5GCPE+UPF以IPv6上云,无需自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企业大脑,就能获得大数据分析与AI决策能力,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算网融合的阶段需要基于IPv6+实现算力资源和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邬贺铨表示,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既是对IPv6的挑战,也为IPv6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3/8/28/e4fd52e5accc4ed7bc7dd2e3d7d692f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