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竹村”到“葡萄村”
发布时间:2021-06-02 01:07:48 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谷雨过后,葡萄进入生长挂果的季节。舒展的绿叶下面藏着串串葡萄花,更显生机勃发,春意盎然。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毛竹山村。葡萄种植园里,他与村民谈论葡萄品种,与技术员交流种植技术;乡间小道上,他饶有兴致地考察村容村貌、基层治理情况;农户家中,他鼓励大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风吹绿叶沙沙响,殷殷嘱托犹在耳。说起那一刻,人们仍然难掩激动和喜悦。
从“毛竹村”到“葡萄村”
远处山水如诗画,田间葡萄吐芬芳。
毛竹山村不大,方圆0.6平方公里,因满山毛竹得名,而真正出名,靠的是葡萄。
尽管山清水秀,环境不错,但在20年前,村里并没有什么优势特色产业,村民们种水稻、种柑橘,零零星星,不成规模。
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村民们开始试种葡萄。葡萄在毛竹山村如鱼得水,长势良好。经过村民们10多年的精心培育,如今毛竹山村的葡萄以品优、果美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沿着平坦的水泥村道进入毛竹山村,路边一排排葡萄棚架覆盖着白色的塑料薄膜,整整齐齐。
这一天,正在葡萄架下忙活的王建明、王世端等果农,惊喜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葡萄园,纷纷直起身来问好。“报告总书记,去年我种了12亩葡萄,扣除成本,纯收入近9万元。”
大家先后“晒”出自己的收入。村里的葡萄种植大户王世端对记者说:“总书记听了很高兴,还问我出不出去打工。我说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葡萄园我一个人就管得过来,农闲时在本地打工。”
王世端今年63岁。十几年前,家里条件艰苦,在田里忙活一年,也只有几千元收入。2001年改种葡萄之后,家里的经济条件大大改善,建起了新房,供两个孩子读书再也不用发愁。他自豪地说:“儿子考上大学那年,我卖一亩葡萄就有1.8万元钱,轻轻松松供他上完了大学。”
产业兴,则乡村兴。如今,毛竹山村的葡萄种植总面积已达到320亩,全村46户家家都有葡萄园,多的有十几亩,少的也有两三亩,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毛竹山村成了桂林市有名的“专业村”,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葡萄近3000亩。
“葡萄村”的日子,名副其实的甜。
“总书记叮嘱我要好好扎根基层”
桂林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中心水果科科长郑吉祥2009年参加工作以后,就一直“蹲”在基层,与种植户打交道。最近,毛竹山村的葡萄园即将挂果,他往村里跑得更勤了。
25日上午,总书记走到葡萄园时,郑吉祥正在葡萄架下指导果农绑蔓、定梢。
见到总书记,郑吉祥十分激动:“葡萄原本是温带水果,总书记问我,葡萄在南方种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病虫害如何防治。”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郑吉祥顿时忘了紧张,如数家珍地说道:使用薄膜栽培,葡萄也合适在南方种植;病虫害不难治,及时施用药物,可以有效防治。“一听说配药,总书记十分关切,马上问会不会农药超标。”
郑吉祥回答:“请总书记放心,我们毛竹山村的葡萄绿色环保,首先我们用的是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再加上物理生物的防病虫害方法,如使用诱虫灯、杀虫板,减少农药用量;其次严格按照农药的间隔期配施,采收之前一个月不喷药,确保葡萄上市无残留,是绿色生态的好葡萄。冬季修剪清园时,在源头就把虫卵和病害清理干净,不留后患。”听到这里,总书记脸上露出了笑容。
站在葡萄园高处放眼眺望,一排排白色大棚延伸至远处山脚,气势非凡。大棚里葡萄藤上叶茂花繁,满是丰收的希望。
郑吉祥说,村民把“南玉”葡萄的品质培育得出类拔萃,口感清甜,果香扑鼻,卖的价格也比别的地方高。
“总书记叮嘱我,要好好扎根基层,带领大家继续把葡萄种好。”郑吉祥对此信心满满——下一步,他和同事们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把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农民。
“老百姓腰包鼓了起来,总书记很高兴”
毛竹山村的葡萄产业搞得红红火火,党群理事会功不可没。
乡村是基层社会的“神经末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是关键。2002年前后,村里刚决定推广葡萄种植时,村民们有许多顾虑——葡萄种植成本不低,买薄膜、立水泥杆、搭棚架、买种子,一亩就要投入5000元,管理上也要求精细。万一失败,钱岂不是打水漂?
有顾虑,很正常。毛竹山村决定采取“党小组+理事会+基地+农户”模式,党员带头示范,建立“实验田”葡萄园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模式,技术员不仅手把手地教,还坚持跟踪服务。
第二年,“实验田”顺利挂果,村干部们再接再厉,免费赠送苗木让村民试种,继续把“农业课”开到田间地头。在村干部和党员的带领下,村民们吃了定心丸,纷纷跟上,“树立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良好效应逐渐显现。王世端还引进新品种,种起了果型更好、更加香甜、价格更高的“阳光玫瑰”,市场价卖到二三十元一公斤。
不仅葡萄园变成“聚宝盆”,小山村也变成了旅游点。
“以前村子挺脏乱差的,种葡萄赚到钱后,大家就想到要改善居住环境。”毛竹山村所属的南一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王军荣说。
在党群理事会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中。许多村民毫不犹豫地把老房子推倒,按照统一规划,建成了24栋漂亮的桂北特色居民楼。村里水电路网等公共设施得以改善,架起了路灯,引来了自来水,道路全部硬化,建起篮球场和戏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平时跳跳广场舞,逢年过节搞文艺活动,还能到党群活动室里看书,村民生活质量节节攀高。
总书记十分关心党群理事会怎样治理村务。村干部自豪地介绍:党群理事会成员里有党员,有村民代表,村民代表选的是德高望重、说话算话的。
有能人带头,有代表话事,建立了村规民约、民主议事、矛盾化解“三大制度”,村务被管理得井井有条。村民们更勤快了,不打牌、不赌钱,都喜欢在葡萄园里转悠,邻里之间相处和睦,大事小事互相帮忙。家家户户也特别重视教育,全村146人,出了12名大学生。
“看到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总书记很高兴。”王军荣说,总书记还鼓励他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毛竹山村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不远,发展红色旅游已被列入村“两委”的新议程。“我们要加快发展民宿和农家乐,给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提供更好的环境。”王军荣充满憧憬地说。
毛竹山村正着力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朝着“产业旺、生态美、农民富”的目标奋力前行。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cyfp/t8704227.shtml